孩子.故事 – 花田半亩
摘自田维的
花田半亩
2005-10-15 18:28:16
无知的孩子,在大树上刻下名字,于是大树承担了他成长的疼痛。
那一处刻刀留下的残忍,随了光阴的婆娑,飞去很多年无声息的变迁。
大树,总在风的经过里,无表情地唱起幸福或者荒凉。
它就坚定着站立在那,看孩子换下衬衫,穿了棉衣,看孩子丢了布娃娃,戴了红丝巾,它心里明白一切,却不出声音。
欢迎来访
摘自田维的
花田半亩
2005-10-15 18:28:16
无知的孩子,在大树上刻下名字,于是大树承担了他成长的疼痛。
那一处刻刀留下的残忍,随了光阴的婆娑,飞去很多年无声息的变迁。
大树,总在风的经过里,无表情地唱起幸福或者荒凉。
它就坚定着站立在那,看孩子换下衬衫,穿了棉衣,看孩子丢了布娃娃,戴了红丝巾,它心里明白一切,却不出声音。
一场雨一下,上海再也没回到30度以上,看看天气预报,大概也明白,就算是秋老虎,也蹦跶不了几天了。
不用开空调了,快要穿长裤了,又到秋天了。
古人大都在秋天悲叹,我却一直都挺喜欢秋天的——它不冷不热,气候干燥,每天在外面都觉得神清气爽。
但前两天我突然不这么觉得了,前两天翻了翻日历,想到今年又过去3/4,我过了今年,离30岁又近了一步。
可能是因为老了,可能是因为最近生了一场慢性胃病,感觉很难痊愈了,结果本以为早已远离我的焦虑感又回来了。
我问自己。
一年又过去了。
一
死亡和太阳一样不可直视。然而,即使掉头不去看它,我们仍然知道它存在着,感觉到它正步步逼近,把它的可怕阴影投罩在我们每一寸美好的光阴上面。
很早的时候,当我突然明白自己终有一死时,死亡问题就困扰着我了。我怕想,又禁不住要想。周围的人似乎并不挂虑,心安理得地生活着。性和死,世人最讳言的两件事,成了我的青春期的痛苦的秘密。读了一些书,我才发现,同样的问题早已困扰过世世代代的贤哲了。
“要是一个人学会了思想,不管他的思想对象是什么,他总是在想着自己的死。”读到托尔斯泰这句话,我庆幸觅得了一个知音。
死之迫人思考,因为它是一个最确凿无疑的事实,同时又是一件最不可思议的事情。既然人人迟早要轮到登上这个千古长存的受难的高岗,从那里被投入万劫不复的虚无之深渊,一个人怎么可能对之无动于衷呢?然而,自古以来思考过、抗议过、拒绝过死的人,最后都不得不死了,我们也终将追随而去,想又有何用?世上别的苦难,我们可小心躲避,躲避不了,可咬牙忍受,忍受不了,还可以死解脱。惟独死是既躲避不掉,又无解脱之路的,除了接受,别无选择。也许,正是这种无奈,使得大多数人宁愿对死保持沉默。 阅读剩余部分 –
一个人可以保持天真多久
茫然无知 伸出索要的手
我态度谦卑
我会报答一切人的好
我一定会报答你啊
即使我有翅膀
我还会飞回来的啊
想做个好孩子
但不再是孩子
没有人再原谅
一个不是孩子的人
孩子早就被狼吃掉了
剩下的是一个表情严肃,内心慌张的成年人
一生就这样耗尽了
关于永恒的长度有这么
一个传说:
离这不远
有一座大学图书馆
图书馆的书架上
摆着这样一本诗集
每隔一百年
走来一个图书管理员
取下书架上的这本书
吹去上面堆积的尘土
然后打开阅读
当这本诗集
被如此翻烂
永恒
刚刚过去了一秒